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力帆 转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重庆力帆 转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车和家花费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100%股份,拿下造车资质,我认为这是车和家顺应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车和家此举是顺应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根据经济学常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认为:2019年,将是车企变革的元年,车企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汽车产业将推向另一个巅峰!
我认为:2019年,将是车企变革的元年,汽车产业将推向另一个巅峰!
2019年“国六”标准将逐步推行,势必会加速车企进行变革!“国六”车的突袭,让很多车企有了危机感!很多车企开始意识到:“国六”标准其实并不会太长远,而新能源汽车才是汽车产业的未来!
我觉得:“国六”标准其实并不会太长远,而新能源汽车才是汽车产业的未来!
在未来,车企之间会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所以“车和家花费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100%股份,拿下造车资质”这并不是什么新闻,或许,将来会有更多“车和家”出现!
我认为:市场竞争机制,势必会让更多的“车和家”出现……
李嘉诚,马云,许家印为何都纷纷投资于新能源汽车?!随着世界可开采石油的逐步减少及世界各国对传统燃油车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今后若干年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这些年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上的表现不太好,这次被收购有可能让力帆汽车脱胎换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干一场。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出台,花费6.5亿,车和家李想绝不后悔
问个问题,是不是想车和家李想会后悔,答案是不会的。
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竞争,最重要的是:时间的竞争。在这个时间竞争的背后,第一要素就是资质。如果连资质都没有,造车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现在,不同于三年前的PPT造车,新势力们已经进入量产车交车的节奏,在这个节奏之下就是战略的先置,市场的先进,用户的先抢。
先发优势对于新能源汽车才说,让用户有了比较成本与信任成本,这种成本的积累短时间内不会发现问题,但从长远看,所有的汽车并不是积木,需要沉淀。这种沉淀同样是时间。
现在,就算《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出台了,发改委取消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转向地方备案管理。但这个规定的执行,同样需要时间。
在双重时间的累积之下,车和家没有选择,只能用钱买时间。
如果车和家利用这个时间差,在新势力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切都是值得的,否则,就是肉包子打狗。
希望每一个造车企业,都是认真的。忽悠成不了大事,请参考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除了一地鸡毛,啥也没有剩下了。
时间就是生命,车和家不后悔,李想不后悔。
力帆汽车本身在汽车行业内并不算是什么巨头,并没有太大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高。查阅其公告后就可以发现,力帆汽车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50,181.80万元,负债总额为50,020.75万元,资产净额为161.05万元,实现净利润为-26,701.65万元。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本身对汽车行业就非常了解,创立车和家制造智能电动汽车所行的线路并不是蔚来汽车采用的代工方式,而是釆用直接拥有制造资质来生产智能电动汽车的方式来进行。那么收购一家现成的汽车制造企业就最好不过了。
所以两家各取所需,共赢的局面。接下来我们就识目以待车和家的作品出来带给我们更多智能电动汽车的选择吧!
如何看待车和家收购力帆?我认为从亮点看吧,对双方来说都是个不错开始,
(一)对力帆来说它本身想着就处于困境,数据显示,力帆的传统乘车销量下滑,必须着手新能源,将来才可能有出路。
(2)力帆的财务状况不好,资产负债率常年居高,超过30亿的未到期债券,加之业绩下滑,资金压力大。
(3)对于和来说,最值得高兴的未想应该是,终于有了造车的执照了,尽管现在无论什么行业都很难,竞争无比激烈,更何况是一个刚拿到牌照的新手来说,那种不言而喻了,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难就停止转动,有些路该走的还得走,相信国企,支持国人。
力帆,这个曾经的摩托车行业的巨头,在行业更迭当中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结果陷入到了如今的尴尬境地。
力帆所持股份97.28%被冻结
7月1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相关单位发来的《股权司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上海金融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获悉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的部分股份被轮候冻结。
目前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620,642,656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此次股份被轮候冻结后,力帆控股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股份数量为615,772,656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7.28%,占公司总股本的45.96%。
力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危机
除了本次因为海通恒信国际租赁保理合同纠纷被冻结股份之外,最近几年力帆还面临着其他麻烦事情,比如今年2019年6月,力帆股份因通过横琴金投融资的1亿融资项目出现部分逾期,造成力帆控股持有的47.24%股权中的97.28%的股份被法院冻结,冻结期限3年。此外力帆还出现了3.79亿元的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无法归还。
而这一系列事情发生的背后是力帆的资金危机。根据力帆2018年年报显示,期末公司货币资金54.03亿元,短期借款高达91.6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6.5亿元。相当于流动资产不及短期借款的60%,因为流动性问题力帆还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问询函。
为了解决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力帆也在寻找各种办法,比如质押股票和转让土地。2018年力帆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2018年12月,又将重庆力帆的乘用车生产资质以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车和家,这些可都是力帆的优质资产,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估计力帆也不会出手。
但是出售资产并没有能够解决力帆资金困局,进入2019年之后力帆的资金局面更紧张,为了缓解资金进账局面,力帆还把大量的股份质押了出去,据力帆股份公告披露,截至2019年5月31日,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约6.2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其中已质押股份数为5.93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5.59%,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5.16%。
除此之外,目前力帆还面临来自经销商的退款压力,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个地方力帆汽车授权经销商来到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的力帆中心LFC门前静坐维权,他们要求力帆汽车原价回收老旧代售车型;将经销商的入网、建店保证金退还;对经销商非正常经营性亏损实现补偿;妥善处理欲退网经销商的售后问题等。
由此可以看出力帆目前可谓是麻烦不断缠身。
力帆陷入资金危机困局其实反映出了边沿车企的生存困境
从力帆的资金困局到出售各种资产,再到质押股票,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力帆的主营业务乘用车业绩表现不理想。最近两年来,力帆乘用车的业绩表现可以用槽糕来形容。2018年力帆汽车在乘用车市场遭遇滑铁卢,全年销量仅31,786辆,相比2017全年销量101,434辆,下跌近七成。受此影响,2018年力帆的财报也很难看。
根据力帆2018年年报显示,力帆集团本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10.13亿元,同比下降12.60%;归属于公司股东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48.34%,但是在扣除了非净利润之后力帆2018年共计亏损21.49亿元,同比跌幅达到了1047.68%,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亏损了,而是巨亏。
进入2019年之后力帆的财务状况并未好转,一季度公司营收22.47亿元,同比下降31.07%;净利润亏损9720.48万元,同比下滑257.56%;扣非后净利润亏损9104.48万元,同比下滑222.21%。货币资金减少为49.68亿元,流动资产121.97亿元,同期流动负债184.15亿元,短期借款89.38亿元,流动负债已是流动资产的1.5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而力帆的经营状况之所以持续恶化跟他们经营思路有很大的关系。力帆从2003开始就涉足乘用车行业,刚开始那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力帆凭借价格上的优势获得了一些低端消费的认可,所以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发展多年以来,力帆基本上都是扮演的是市场的跟随者,而不是主导者,力帆汽车不论是技术还是设计都是乏善可陈,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大家对汽车的品质要求更高,这时候不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内品牌企业,他们都在积极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对汽车进行升级换代,比如国内的吉利、长安、长城、广汽等车企都频繁的对车型进行更新换代,所以他们的市场份额也是越来越大,并成为了国内企业的主流品牌。
反观力帆,从2003年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技术投入不够,品质跟不上时代,在售部分车型换代周期长,技术老旧,甚至连营销也是毫无新意,推广力度也很小,目前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有力帆这个汽车品牌,品牌认知度低,品质没保障这要消费者怎么掏口袋?
所以力帆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其实从他们选择的经营思路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天会迟早到来。毕竟中国消费者也不傻,在价位差不多的其概况下,哪怕多出几万块钱很多人仍然会选择质量有保障, 车型好,有一定品牌的汽车,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力帆这种边沿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难。
而想要摆脱目前生存困局,力帆必须改变经营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对汽车的研发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车型,同时进一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但是这些过程需要时间,因为任何一个品牌的行成都不是短期可以达到,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但是按照目前力帆的财务状况来看,想要实现这些经营上的转变我觉得很难,除非他们引进有较大实力的财阀进行重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力帆 转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力帆 转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