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叔聊球公众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周叔聊球公众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勃亦为沛人,同刘邦是老乡,和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同属元老级功臣。建汉过程中,在反秦反项战争中立下战功,汉朝建立后,助刘邦打击异姓王,深受刘邦信任。无论是在《史记》还是在刘邦的印象中,周勃是憨厚刚直的形象:不善修饰,自己的言辞、对待宾客表现的不谦让不客气、说话直来直往,和刘邦的其他开国元老相比,周勃显得鲁钝憨直。尤其同张良、陈平的足智多谋,萧何的相比,他确实能使刘邦放心。
吕后时期,随着张良、萧何、曹参相继离世,周勃也成为吕后防范的重心。文帝即位,周勃立首功,与陈平同为丞相,陈平死后,周勃似乎应是文帝一朝的众大臣领军人物,在朝廷大展拳脚。与事实相反,不久之后,周勃被下放到地方,晚年还受牢狱之灾。周勃历经三朝,在高祖时期相当受信任,在吕后、文帝时期都遭受猜忌。究其原因,高祖时期人才济济,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曹参等。周勃为武将,在开国功臣里最不缺乏的就是军功林立的武将,周勃无法和韩信、彭越、黥布这些当时可扭转楚汉相争局势的人物相比,即使是他们沛地出身的武将,也有曹参珠玉在前,曹参无论军功还是人气都远在周勃之上。但对于刘邦而言,这却是极大的优点,这样的人有战争的实战经验,可以用,却无法威胁君主。到吕后时期,淮阴侯韩信和其他异姓王这些有军事智慧、军事势力的集团已基本被翦灭了,张良、萧何、曹参相继离世,此时周勃的威胁就凸显出来。周勃对刘邦而言是可托付大事的重臣,对吕后而言就是极大的威胁,周勃为太尉,不能入军门,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吕后时期,周勃采用了和陈平相同的战术,对吕后阿意取容,以迎合的态度保全自身。
吕后崩,文帝即位,无论是从建汉时期的军功还是拥立文帝的新功而言,周勃在夏侯婴、灌婴等这批老臣子中,都功勋卓著。但正是这种在众大臣中首屈一指的地位,使他受到文帝的猜忌。在文帝看来,周勃等大臣能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灭诸吕,难保以后不会再来一次,让功臣列侯离开京师去自己的封地,是维护汉室稳定的上上之举。周勃到绛县之后仍受文帝监视,甚至被误谋反受牢狱之苦。
周勃是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刘恒的最主要的功臣之一。当刘恒当皇帝以后,立刻把周勃从太尉提拔为宰相,而且是右丞相,排在百官之首。
汉文帝对周勃的这种安排,表面上是升职,其实是剥夺了周勃的兵权,让周勃不能带兵作乱。而且,周勃当了宰相以后,一直对汉文帝比较尊敬,并没有居功自傲,甚至像霍光那样把持朝政的行为。不但不把持朝政,他甚至基本上不过问朝政。否则的话,汉文帝问他,“国内一年的财政收支有多少”,以及“国内一年审理的案件有多少”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他就不可能答不上来了。
(周勃)
可是,就这么一个“顾问”级别的人物,汉文帝为何还要猜忌他打击他呢?
说汉文帝在猜忌打击周勃,并非是咱们后人凭空猜测。理由有这几点:
一是汉文帝明明知道周勃是大老粗,不管事,朝中大小事都是陈平在管理。可是他偏偏不问陈平,反而问周勃上面我们刚说过的那两个问题。问那两个问题,又并不是他拿那两个问题来有什么用,明显就是要出周勃的洋相。
二是周勃被罢相以后,每次汉文帝派使者去见他,他心里害怕,都穿上盔甲,汉文帝却说他要造反。有这么造反的吗?还有,汉文帝抄周勃家的时候,抄到五百套用来做冥器的甲胄,然后就把这个作为周勃要造反的证据,要处置他。这事连汉文帝的老妈都看出来了,冲汉文帝大骂:“人家周勃手握重兵的时候不造反,现在一个退休老头子了还造反,是他傻还是你傻?”
(汉文帝)
三是周勃害怕的程度。第一次被问话后汗流浃背,第二次使者去见他又穿铠甲。从这里可以看出,周勃实在是非常清楚汉文帝是要故意打压他。
那么,汉文帝为什么要猜忌周勃,进而打压他呢?
第一,汉文帝要立威。汉文帝是周勃等人迎立的,他的身上贴着“被迎立”的标签。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但是作为皇帝,他需要的是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服从。因此,他“被迎立”,不能是周勃等人给他的,只可能是上天给他的,是顺应天命。因此,他只有打压周勃,才能擦掉身上“被迎立”的标签。
第二,汉文帝要示恩。前面我们说了,汉文帝必须要擦掉“被迎立”这个标签。但是,擦掉这个标签还不够,他还必须走向“皇帝”这个角色。皇帝除了权威外,还要给人带来恩宠。大臣们所得到的官职和爵位,都是皇帝赏赐的。大臣们犯了罪而不被杀,也是皇帝法外开恩。因此,在处理周勃的问题上,就能够看出汉文帝所体现的这一点。第一次他把周勃免掉又再次让他当宰相,这是汉文帝给他的恩宠。第二次把周勃抓进监狱,又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这也是汉文帝给他的恩宠。给了周勃这么多恩宠,周勃自然就知道感恩了。
(陈平)
第三,汉文帝要换人。就算能够通过两次打击周勃,两次开恩,也不能表达汉文帝的“洪恩浩荡”。要表达这个,只有朝廷上都是汉文帝自己提拔上来的人,而不是刘邦留给他的旧臣。因此,把周勃打压下去,就是要把刘邦的那帮老臣剔除,把自己的人提拔起来。周勃不管有没有错误,只要他是刘邦的旧臣,他就必须得受猜忌,被打压。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汉文帝是周勃拥立的,为什么他要猜忌、防患周勃呢?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在当皇帝之前,刘恒是代王,在中央毫无根基。他从代国到帝都登基为帝,面对一帮能力非凡、掌握着国家军政的开国元勋们,心里能不发毛吗?特别对是手握兵权的周勃,他更是不能不防,为什么呢?
第一,对于天下掉下的馅饼,刘恒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在刘邦诸子中,刘恒实际上并不很受宠,他长期在代国当王,倒了平安无事。然而,忽然有一天,天上掉下大馅饼,砸中刘恒,他被帝国大臣们推为皇帝。一个人莫名其妙当皇帝,这个来得太突然了。刘恒不是欣赏,而是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他恐惧什么呢?
他不知道这个皇帝是有真实的权力,或者只是别人手中的傀儡。应该说,刘恒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中国历史上,大臣把握权力后,皇帝被架空的事情比比皆是。他久居代国,在京城里根基不深,特别是京城里的这些官,个个都是在残酷的战场中杀出来的武将谋臣,机心难测,自己会不会是羊入虎口呢?
第二,刘恒以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京
当时的局势,是以周勃为首的帝国元勋们把诸吕集团斩尽杀绝。吕后刚死,吕氏子弟就被杀光了。万一周勃等人想篡权,杀光吕氏子弟后,接下来要杀光刘氏子弟,那刘恒一去,岂不是自投罗网么?
刘桓征求他的亲信张武、宋昌的看法。张武认为,朝中大臣们以迎立为名,恐怕有诈,况且现在屠杀诸吕,京城一片腥风血雨,他建议代王刘桓以生病为由,拒绝前往。说白了,张武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皇冠太烫手了,搞不好烧了自己。
宋昌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诸吕的迅速覆灭,证明刘氏的影响力深入人心,况且代王刘桓是汉高帝儿子中年龄最长,且又以仁孝著称,理所当然是皇帝是最佳人选。
刘桓尽管忐忑不安,但皇帝宝座毕竟也是诱人,便小心翼翼动身前往长安城。为防不测,他先派宋昌先入城内,打探虚实。宋昌至渭水桥时,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大大小小官员全部亲自出城迎接。代王刘桓这才稍稍安心,放心前行。
第三,君臣相见,周勃有所企图
在渭水桥畔,被拥立为皇帝的刘恒,首次接受诸大臣的拜谒。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周勃有个小动作,这也是后来刘恒非常防患他的原因。
当时周勃的身份是太尉,就是国防部长,军事总长,这个职位在汉代是位列三公。更重要是,京城的军事力量,完全掌握在周勃手中。在拜见新皇帝的过程中,周勃冒冒失失地提出一个要求:“我想单独向皇帝禀报。”
周勃要禀报什么事呢?史书上没有写。我想他大概是要显摆一下,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地位在诸人之上吧。大家想想,诸吕是周勃平定的,拥立刘恒为天子,他也是主要的决策人。以他的想法,获得天子的单独召见,不是什么难事啊,新皇帝没有理由拒绝啊。然而,他想错了。
他的无理要求,被刘恒的心腹宋昌给顶回去:“如果是公事,请您直说。如果是私事,对不起,王者不受理私事。”宋昌的回答是非常巧妙的。你们推选刘恒为皇帝,难道是有私心吗?难道不是公事吗?周勃这个人不擅长言辞,一下子被说得哑口无言。
第四,汉文帝巧妙地架空、打击周勃
作为温室中成长起来的皇帝,汉文帝对周勃这位可以一手遮天的武人,还是比较害怕的。特别是周勃第一次晋见时,就要提无理要求,这点让汉文帝不爽。
汉文帝这个人非常厉害,很懂得权谋。
首先,他把周勃提拔为右丞相,太尉之职由灌婴接替。在汉代官职中,右丞相是最大的,其次是左丞相,接下来才是太尉。表面上看,周勃升官了,地位尊崇了,可实际上,他的兵权被不动声色地削弱了。
其次,周勃就是武人出身,文化水平不高,管军队可以,管理国家朝政,这个他不行。不久后,汉文帝就故意找茬,问他一些刁钻的问题,周勃就傻眼了。这下子周勃知道了,自己当不了丞相,没这个能力,只得主动交出相印。
汉文帝牛刀小试,周勃的兵权、相权都没掉了。周勃下台,汉文帝的皇帝宝座,才算坐得安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叔聊球公众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叔聊球公众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